第349章 淡水防御-《晚明海枭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 警备总署肩负本土防御的职责,总部就设在关渡城,铁之国的王宫也在关渡城旁边。很快,单思南和武朗就一前一后来到了关渡行宫。

      自天启六年以来,武朗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汉语。时至今日,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,而且还认识简单的汉字,已经用不着再带翻译了。

      林海向两人简要说明了当前的形势,接着对武朗道:“我需要你集结铁之国所有的男性青壮年,同时征集铁之国所有的独木舟,还要尽快把淡水河两岸的老弱妇孺都暂时迁到关渡城以东安置。在彻底打败敌军之前,铁之国军民的口粮暂由公司免费供应。”

      铁之国当前一共有三万人口,男性青壮年大概有一万人,其中有一千五百人是全职的常备军,平日除了打仗就是训练。

      他们训练的是鸳鸯阵,好几次与会友公司联手进军宜兰和桃竹苗等地,清剿当地的噶玛兰人和道卡斯人。武朗也曾多次独自带兵深入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的北部,捕捉泰雅人卖给公司为奴。

     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相当不错,他们没有火器,尤其擅长冷兵器肉搏,正好可以弥补农兵的弱点。

      除了这支常备军之外,铁之国其他的男性青壮年也都是优秀的猎手。他们的装备虽然十分简陋,主要是单体竹弓和不一定带铁的短矛,但紧急关头也勉强可以一用,至少比发动金河国的农民们上战场要强一些。

      武朗点头应了下来,却听单思南在一旁问道:“总座,我们不在淡水河口防守吗?”

      他之所以这样问,是因为林海说要把淡水河沿岸的土著都迁到关渡城以东,也就是基隆河流域。眼下铁之国的村社都在淡水河与基隆河沿岸的丘陵中,宜兰和万华这两片平原已经全是汉人移民了。

      “淡水河口当然要防守,但却不必死守。我们要充分利用战场纵深,在淡水河口到关渡城之间构筑起多重水陆防线,一层一层地消磨贼军……”

      林海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,他最后用木棍指了指关渡城道:“我们的底线就在这里,绝对不能让贼军攻下关渡城。”

      关渡城地处基隆河与淡水河的交汇处,这里往南不远就是万华,往东则可以一路通往基隆,可以说是台北地区的交通枢纽,自然也就是不容有失的军事要冲。

      正因如此,工程局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重修关渡城,这座当年的竹城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巍峨的石城。

      不过出于节省成本和因地制宜的考虑,关渡石城并没有采用土方量巨大的棱堡方案,也没有采用夯土包砖的修筑模式,而是直接用石头垒砌而成,城墙既高且薄。

      这是因为林海没有设想过外敌大规模跨海远征的场景,在他看来这比铁之国发动集体叛乱的可能性要低得多。

      毕竟西方殖民者可用的人手都十分有限,而包括大明在内的亚洲本土势力虽然人多势众,但却很难过得了海军部这一关,更遑论打到关渡了。

      所以关渡城更多的作用是震慑可能的岛内叛乱,高耸的城墙能带来更强的视觉震撼,对土著来说这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。
    第(1/3)页